小种子大文章

   信阳市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这里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风景秀丽、山水如画;这里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长征精神、薪火相传;豫南山水,葱茏盎然,大别山上,万鸟翱翔。信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仅滋养了醇香四溢的信阳毛尖,更生产了享誉全国的信阳紫云英。 

  信阳紫云英种植利用历史悠久。上世纪70年代,种植面积高峰达400万亩,是我国重要的紫云英种子繁育基地,也是信阳出口创汇的主导产品之一。进入80年代,由于化肥的使用和紫云英种子生产技术落后,紫云英种植面积一度萎缩,到2005年不足10万亩,种子产量不足400吨。2008年,国家启动了绿肥行业专项,绿肥产业迎来重光之日。但此时,绿肥面临着无种可用的尴尬局面,严重制约了绿肥产业的发展。

怎么办?小小的紫云英种子牵动着项目组及整个南方稻区绿肥人的心。在首席及项目成员的集体谋划下,绘出了信阳绿肥种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从良种着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合力开展新品种选育。经过3年努力,于2009年育成紫云英新品种“信紫1号”和“信白1号”,打破了我国20余年无绿肥新品种的局面。新品种的育成极大地改善了紫云英种子生产状况,有效推动了南方稻区绿肥的种植与利用。2016年,信阳市“信紫1号”覆盖率达到68%。

                                         信紫1号选育(刘春增 摄)

  第二,研发紫云英种子高产轻简化生产管理技术。2017年,以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契机,种子扩繁与生产技术岗位科学家刘春增研究员带领团队与体系各岗站密切协作,先后研发了紫云英轻简化播种、机械开沟降渍、生长关键期管理、种子高产营养和生理调控及产品、规模化种子生产机械收获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使紫云英种子产量从传统的25kg/亩提高到50kg/亩。

  

                                      信紫1号生产种繁育基地(刘春增 摄)

  第三,培育紫云英种子加工和经营企业。企业是产业的龙头,好的企业才能带动产业健康发展。罗山县子路镇问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起初以基于紫云英压青还田下的优质稻米生产为主,2016年开始生产紫云英种子,生产规模一度达到1500亩,到2018年仅出售种子就多收益40万元。固始县汇之绿肥业有限公司是体系培育的集加工和经营绿肥种子为一体的龙头企业,经种子扩繁与生产技术岗位与信阳综合试验站团队多年的科技帮扶,企业2021加工种子量达到近1000吨,销售量650吨,其中出口100吨,利润达200万元。


                                      紫云英种子机收现场 (刘春增 摄) 

可见,紫云英种子虽小,却在书写着“绿肥+”产业的大文章! 

专家简介

刘春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种子扩繁与生产技术岗位科学家长期从事绿肥作物生产利用技术研究,在绿肥种子高产高效生产、基于绿肥的土壤培肥和绿肥-水稻减肥增效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