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康帮俺奔小康

   “1月15日,那天雪下得很大。老康和袁博士来指导食用菌生产,听说蛮峪香菇基地出了一些问题,立马就要过去。我说雪下得太大,先不去。他不听。到蛮峪,解决完技术难题,又接着往下一个基地去。山高路窄,又滑,车子失控,差点翻车。幸亏人没事,中午饭也没吃……”事情至今,已经过去5个多月了,提起康源春研究员在疫情期间仍不放弃为菇农技术服务的事情,河南嵩县双惠菌业负责人管中显仍历历在目。

  “老康”是嵩县菇民对河南省惠农专家在线服务团成员、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郑州试验站站长、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康源春的亲切称呼。

         

   菇民说老康技术高,还不拿架子,俺有啥技术难题,他都随请随到。

   两年前的5月,河南省农科院承接深度贫困县对口帮扶工作,康源春研究员团队承担食用菌产业帮扶任务。作为团队带头人,他带领团队人员勤恳工作,不分春夏秋冬跑遍了16个乡镇,弄清了嵩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优势和潜力,带领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主要技术力量,潜心编制科学合理的嵩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建议,制定了详细的帮扶嵩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技术方案。

   针对嵩县当地从业人员基础理论薄弱、技术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老康首先进行技术培训和行业带头人培养等工作,组织他们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示范基地实地培训、学习,到周边的灵宝、西峡、泌阳等地参观、考察。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电话咨询等方式,使一大批一线香菇种植户的技术有了较大提高,增强了标准化、规范化、精准化操作概念和“无菌意识”。

   人们平时吃的香菇,是一种在秋冬天气比较凉爽的季节里才能正常生长的食用菌,气温如果超过30度就会停止生长,香菇的菌丝就有可能死亡 。所以很多种植户都会选择在秋冬季节开始让香菇生长,这也是过去在夏天很少见到新鲜香菇的主要原因。虽然夏季无法生长香菇,但是市场的需求却很旺盛,人们对美味食物的追求是不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较弱的,尤其是香菇这种既美味、又用营养、同时保健作用又非常好的食品。

   为了实现在嵩县推广夏季香菇的目标,康源春团队利用收集到的国内外品种,在白河镇、黄庄乡、城关镇等地开展了52个香菇优良品种的示范,从中筛选出一批适合嵩县气候资源和生产习惯的优良品种,加快了嵩县香菇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优良新品种覆盖率达到较大提高。在车村镇海拔1300米的高山拜石村,老康与当地食用菌骨干技术员张金良、管中显、王小黑等人一起通过5个月的努力,首次建成了高海拔山区夏季香菇试验基地,在当年7月中旬最热的时段香菇能够正常出菇,并且香菇的质量良好,夏季香菇在嵩县首次示范成功,市场销售后反响良好,效益较高,吸引了当地山区贫困村的注意。今年车村镇发展香菇就达到了800万袋。

   今年6月18日,在第二届河南豫西(嵩县)夏季香菇生产技术观摩交流培训会黄庄乡现场上,受益匪浅的菇农王小黑说对记者说:“俺建设高标准香菇生产基地,从基地的规划、论证、设计、设备选型、生产工艺制定、到厂区布局、建设、生产等,康老师全程为俺提供技术服务,两年多来到黄庄乡生产基地实地技术指导20多次,建成了俺嵩县第一家集香菇工厂化菌棒、新品种展示、产品收购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生产基地。”

   这天上午,雨过天晴。在嵩县车村镇1300米高山深处的拜石村山顶盆地里的夏季高温香菇生产基地,群山蓝天白云环抱的山间盆地,一排排、一座座的塑料大棚里,菇民们正在忙着收摘第三茬香菇,场面像似一幅画卷映入眼帘。“在高海拔山区尝试发展夏季高温香菇,不仅要选好品种,还要做好各个环节配套技术,才能保证多出菇、出好菇,河南省农科院康源春团队的专家们为了嵩县香菇生产技术的传播和普及,付了大量心血,也实现了很好的预期目标。”嵩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裴建明说。

   由于老康,目前,嵩县香菇生产的菌棒成品率从70%达到了99%以上,食用菌产业规模达到1.5亿袋,产值15亿元,位居河南省第四名。嵩县高山生态香菇正在走出大山,山区菇民也正在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