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第82期)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

工 作 简 报

 

 

 

8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              201612 20


【本期目录】

◆我院在延津县举行甘薯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及脱毒新品种示范现场观摩会

《河南科技报》:院县合作结硕果 脱毒红薯效益高

◆《河南日报(农村版)》:小红薯铸就扶贫大产业

《河南日报(农村版)》:根下结土豆 枝上长番茄

《河南科技报》:院县合作精准培训 现代农业开花结果

◆我院与鹤壁市人民政府签署院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我院在延津县举行甘薯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及脱毒

新品种示范现场观摩会

111日,我院在延津县胙城乡举行甘薯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及脱毒新品种示范现场观摩会,副院长邹庆鹏出席观摩会并讲话。

观摩会上,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张振臣研究员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脱毒甘薯新品种的特性和优点,项目主持人乔奇博士介绍了甘薯病毒病综合防控措施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随后,与会人员还实地察看了脱毒甘薯新品种展示田以及甘薯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百亩示范方,一致认为脱毒甘薯新品种市场前景广阔,甘薯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和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对甘薯病毒病防效突出,甘薯增产效果明显。

邹庆鹏副院长在总结讲话中对该项目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要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广应用绿色耕作种植技术;要围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大标准化规模化经营服务力度;要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要围绕农业全产业链加大服务力度,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我院有关处所负责同志和专家,延津县委、县政府及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以及当地甘薯种植大户40余人参加了现场观摩会。

 

《河南科技报》,1118日:A2综合新闻

院县合作结硕果 脱毒红薯效益高

本报讯烤红薯、红薯面、红薯干、红薯凉粉、红薯粉条……1115日,在西华县奉母镇,来自全省各地的薯粉大饱口福。当天上午,西华县首届红薯文化节开幕式在这里举行。在开幕式上,不仅展示了红薯美食,而且介绍了省农科院和西华县院县合作项目脱毒红薯示范成果。经田间测产,脱毒红薯增产效果显著,推广意义重大。

在示范基地,记者看到田间一辆辆红薯收获机来回奔走,种植户正在将红薯装袋。在红薯文化节开幕式现场,与会嘉宾瞬间被放置在现场用红薯加工的美食所吸引,红薯粉做成的凉粉,香气四溢;热乎乎的烤红薯,甜到了心里。

奉母镇位于西华县西部颍水河畔,近年来立足农业特色,大力发展红薯、棉花、辣椒等经济作物。其中,河南佳宇农业有限公司以1.5万亩优质红薯原料为基地,结合现代化加工工艺生产的奉母粉条,极大地推进了奉母镇的经济发展。但是,随着红薯种植区域扩大,红薯病毒病逐年加重,特别是复合病毒病SPVD可造成红薯植株矮化,叶片畸形、褪绿等,减产一般在80%以上,甚至绝收,对红薯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省农科院是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的建设依托单位,植保所张振臣研究员是甘薯体系病毒病防控岗位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张振臣研究团队培育出了系列脱毒红薯新品种,并研发集成了一套红薯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作为院县合作共建单位,省农科院植保所针对当地这一情况,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立即组成专家组实地考察。

团队成员乔奇博士谈到,针对奉母镇红薯生产现状,他们指导种植户采用目前防治红薯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示范种植优质高淀粉型脱毒商薯19等脱毒品种。同时,专家指导种植户加强苗期病毒病识别,防止病苗进入大田。另外,专家还指导农户加强田间管理,采取一系列防虫防病和肥水管理技术。通过上述管理措施,今年项目实施区域种植的红薯没有危险性病毒病SPVD发生,其他常见病害也得到有效控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果。

省测产专家组组长、漯河市农科院副院长李建国组织专家组对百亩商薯19示范方进行了现场测产,夏薯平均亩产2719.16公斤,春薯亩产4263.08公斤,单产高于未脱毒普通红薯10%~15%,增产效果明显,同时红薯光滑圆润,商品性好,品质优。

红薯文化节的承办单位河南佳宇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国恩告诉记者,目前双汇、丹尼斯等省内知名连锁超市对当地种植的脱毒红薯全部订单收购,产品供不应求。公司通过流转耕地、雇用困难户,免费提供脱毒薯苗和技术,高价回收产品,带领当地780户贫困户走上致富路。明年,当地脱毒红薯种植面积有望扩大到5万亩,辐射带动艾岗乡、田口乡、西华营乡等周边乡镇群众共同致富。

据参加文化节的省农科院加工所张康逸博士介绍,目前加工所正在帮助当地开发红薯叶系列保健产品,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使院县合作项目发挥更大的示范效应,也为当地政府定点扶贫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本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娟)

 

《河南日报(农村版)》,1128日:第07版,综合新闻

小红薯铸就扶贫大产业

本报讯(记者董豪杰)好种苗是公司给我提供的,种的时候还给我指导,最后我把红薯再卖给公司,这样不仅产量高,价钱也有保障。”1115日,在西华县奉母镇举办的首届甘薯文化节上,营岗村村民庞明初说。种苗有保障、种植有指导、产品就地卖,让当地红薯种植户尝到不少甜头,红薯种植,也逐渐发展成当地农民脱贫的大产业。

西华县奉母镇是当地主要的粮食生产区,甘薯种植面积大,依托甘薯种植发展起来的三粉(淀粉、粉条、粉皮)加工已发展成为当地的特色支柱产业。如今像庞明初一样,依靠红薯种植的村民不在少数,而在几年前,受困于红薯病毒病,单产下降、品质下滑等难题一度让当地红薯种植陷入困境。

得益于省农科院在当地开展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来自省农科院植保所、粮作所和加工所的专家团队,引导当地农民、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选取优质甘薯新品种,通过组织培养、病毒检测等先进技术手段,培养出脱毒商薯19”脱毒郑红22”10多个甘薯脱毒新品种,指导农户种植脱毒新品种,并采用高产栽培、安全贮藏和后期加工等技术,当地农户种植的甘薯产量和质量明显提升。

文化节当天,测产组专家经过现场测产,商薯19品种夏甘薯百亩方产量2719.16公斤,而之前春红薯的产量更是达到4263.08公斤,增产效果明显。

除了省农科院的技术指导外,借助河南佳宇农业公司、农民合作社,当地采用科研+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在生产中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配送,按亩增产甘薯300公斤计算,当年就可创造经济效益200万元以上。

 

根下结土豆 枝上长番茄

省农科院自主研发出番茄与土豆嫁接技术,亩产值提高70%

本报讯(记者董豪杰)一株苗结两种果实,根下结土豆、枝上长番茄,一个大棚却长出了两个大棚的蔬菜,听起来像科幻故事,而这样的稀奇事却在上蔡县蔬菜种植户杨清华的蔬菜大棚里发生了。

1129日,省农科院在上蔡县百尺乡张王楼村的银恒种植专业合作社召开的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精准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现场观摩会上,就连经验丰富的老菜农,也对此连连称奇。

进入银恒合作社的温室大棚,除了设施齐全、长势良好的番茄外,并无特别之处,而当工作人员轻轻扒开底部的土壤后,却发现地下部分结出的是大大小小的土豆。地下部分的土豆和地面生长的番茄是同一植株上长出的。这便是省农科院园艺所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番茄与土豆嫁接技术,通过该技术,实现了土地利用率的提升、产值的提高。

省农科院园艺所设施蔬菜研究室主任王晋华介绍说,土豆和番茄同属茄科植物,能够实现嫁接,专家团队采用独特的嫁接技术,将两者的嫁接成活率由16.7%提高到86%,从而使得该技术产业化、规模化成为可能,从实验室走进大棚。

对于杨清华和他的银恒种植专业合作社来说,农业新技术带来的是产值的巨大提升。一个蔬菜大棚的投入,就高达14万,而采用土豆和番茄嫁接技术,土地利用率提高100%,亩产值提高70%,光这一项,收入就增加很多。杨清华说,除此之外,省农科院专家指导制定的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精准化技术规程,使蔬菜生产过程实现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利用蔬菜高矮生长特性,科学合理安排日光温室中不同蔬菜品种立体套种的立体栽培高效种植技术,克服蔬菜重茬与连作障碍、减少95%以上土传病害的土壤消毒技术等,实现了设施蔬菜利润最大化。

 

《河南科技报》:1209日:A2,综合新闻

院县合作精准培训  现代农业开花结果

 本报讯 大雪刚过,又一股寒潮来袭。125日,与窗外阵阵寒风相反,新县农业局会议室里热气腾腾,新县2016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技人员集中培训班正式开班。新县农技人员和规模种植大户代表共计100余人分别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培训,来自省农科院的水稻、花生、油菜、香菇、中药材、果蔬等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先后登台主讲,为与会人员送上一场事关明年收成的科技盛宴。

2013年,省农科院与新县签订院县战略合作协议。此后,省农科院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一系列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新县的引进示范和推广,给当地水稻生产、蔬菜栽培、果树种植、茶园标准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标准化建设,让新县老茶园换了新面貌;育苗温室改造,改变了当地不能冬季育苗只能从外地引苗的现状;工厂化育苗技术,让困扰当地菜农的土床育苗病虫害多发等问题迎刃而解;滴管系统、水肥一体化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既节省成本,又能提高产量;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的现代理念,让当地菜农的腰包鼓起来了。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基层农技人员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兴衰。为此,依托院县合作项目,新县农业局牵头组织实施了这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技人员集中培训。新县农业局局长张传德告诉记者,这个培训和以往历届冬训班不同的是,由基层农技人员申报生产中农民反映最多、实用意义最强的技术项目,然后再邀请省农科院相关方面的权威专家,这样使双方都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省农科院粮作所尹海庆研究员,经作所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专家臧秀旺研究员、油菜专家张书芬,资环所香菇生产管理技术专家袁瑞奇等12位各领域的专家,就水稻、花生、油菜、食用菌等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培训。培训期间,专家和种植大户面对面沟通交流,现场发放水稻高产与防灾减灾技术、花生新品种简介及高产栽培技术、香菇栽培技术图解等图书。

年届花甲的新县泗店乡泗店村种植大户郑智华专门带了个小本子,一边认真听,一边仔细记。课后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专家的讲解实用、易懂,可以直接应用到生产中。郑智化承包了2600多亩地,分别种植了水稻、油菜、花生等作物,通过近年学习提高,每年赢利近20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农技达人

好风凭借力,好雨知时节。这场依托院县合作的精准培训,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正在迅速形成燎原之势,让现代农业在新县老区开花结果。(本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娟)

 

我院与鹤壁市人民政府签署院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29日,我院与鹤壁市人民政府在鹤壁迎宾馆签订院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我院院长张新友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鹤壁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远游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我院副院长邹庆鹏、乔鹏程、房卫平,鹤壁市副市长刘文彪、常英敏出席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鹤壁市委副书记李留心主持。

我院副院长邹庆鹏与鹤壁市副市长常英敏共同签订了院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院长张新友与鹤壁市市长唐远游共同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鹤壁分院揭牌。

鹤壁市市长唐远游在致辞中介绍了近年来鹤壁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就深化双方合作要求鹤壁各相关部门珍惜院市合作的机遇,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创造一流的工作环境,为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实提供有力的保障。

院长张新友在讲话中指出,院市双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五大发展理念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具体行动。他强调,在国家、省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的今天,要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地方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支撑服务地方政府创新驱动发展。他要求,省农科院各相关单位要围绕鹤壁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科技需求,强化项目精准对接和科技高效供给,推动更多农业重大成果在鹤壁落地转化,与鹤壁市人民政府一道,探索走出一条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新道路,为促进河南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院有关处所主要负责同志、鹤壁市农口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签约仪式。

 

 

 

 

 

         联系电话:0371-65747002        电子邮箱: hnnkytg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