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金银花开生“金银” 艾草飘香产业兴

《河南经济报》,2022年7月21日;第5版 ,现代农业


金银花开生“金银” 艾草飘香产业兴 

河南省“四优四化”特色作物育优培强专项成效显著


    才见金银花初放,又闻艾草扑鼻香。7月16日,在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特色作物育优培强专项支持下,金银花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现场观摩会、南阳艾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现场观摩会先后在淅川县福森药业金银花种植基地和邓州市河南仲景源艾业种植基地召开。与会领导和专家先后观摩查看了示范基地金银花和艾草长势,就当前植株生长状况及田间管理措施进行了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并给出了合理建议。
    省经济作物推广总站副站长于红卫,省农科院推广处科长王飞,省农科院研究员黄绍敏、副研究员刘玉霞,金银花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专题负责人、省农科院副研究员余永亮,南阳艾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专题负责人、南阳市农科院副院长余行简,邓州市科技局局长王云立、邓州市农科所所长曹永涛,淅川县福森中药材种植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成岐等近50人参加会议。
    余永亮简要介绍了该专题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并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开展不同形式的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服务当地药农和药企。同时,开展利用金银花枝叶及加工废弃物制造中兽药替代抗生素,或直接作为饲料的研究,实现金银花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于红卫对该专题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表示,通过种苗繁育、遗传育种、栽培、植保、技术推广和生产管理等跨多学科领域的协同攻关,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和示范样板。
    王飞在肯定该专题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提出下一步要继续凝聚科技力量、提供技术支撑,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金银花全产业链,培育淅川金银花产业区域品牌,推动我省金银花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黄绍敏和刘玉霞等专家建议,抓住金银花种植病虫害防治关键期,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的绿色防控技术,在最佳防控期进行防治,达到减少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的目的;针对土质变差、重茬死苗的情况,使用新型液体生物有机菌肥结合生物菌剂进行土壤改良培肥地力,解决土壤板结、重茬死苗和不耐旱涝等问题。
    据刘成歧介绍,近几年在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团队的帮助下,示范基地金银花品种更新换代工作基本完成,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金银花品质和产量都有了大幅度提升,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种植户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据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河南省“四优四化”特色作物育优培强专项负责人梁慧珍介绍,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团队针对当前金银花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凝聚多学科力量协同攻关,以优质中药材金银花种植示范基地为依托,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密银花1号”“封花1号”为核心品种,连续4年在福森药业金银花种植基地开展标准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工作,构建安全、优质、高效的生产技术体系,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为我省金银花产业规模化发展和标准化生产提供科技支撑,提高了金银花产业的经济效益,有力推动了我省金银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淅川县金银花种植面积已达3.5万多亩,年总产值3亿元以上,增加农民收入1.5亿元以上,成为环境保护花、脱贫致富花、增收幸福花、健康促进花。
    随后,与会专家来到邓州市张村镇新村6000亩连片种植的河南仲景源艾业种植基地,参加南阳艾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现场观摩会。该基地同时得到了省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员(邓州)服务团、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豫南综合试验站专家团队提供的技术支持。
    余行简告诉记者,该专题针对示范基地存在的艾草品种退化、混杂,种植技术不规范,病虫害防治技术不到位等问题,通过建立示范田,示范、推广由南阳市农科院选育的艾草新品种“南阳艾8号”,以及南阳艾标准化种植技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通过良种良法配套解决目前艾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打造南阳艾种植的区域化样板,为保障南阳艾优质高产提供技术支撑。
    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豫南综合试验站站长、南阳市农科院副研究员陈培育告诉记者,南阳地区艾草一年能收三茬,采用先进管理技术,每亩干艾草产量在1.3吨左右。
    据介绍,南阳艾草品质优良,艾叶含绒量大,挥发油、黄酮等有效成分含量高。截至目前,南阳市艾草种植面积近30万亩,带动30余万户农户从艾草种植、采收、加工、销售中获益,南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艾产业种植基地、生产基地和销售基地。